近期,随着国家分布式光伏管理新政与新能源全面入市136号文的正式落地,分布式光伏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个省份紧随其后,发布了分布式光伏管理的征求意见稿,为行业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4月30日之前未能全额并网的项目或将面临自用比例受限,而5月31日之后并网的项目则可能遭遇入市障碍及电价下调的风险。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光伏行业再次迎来了430、531两大关键抢装时点。
分布式光伏项目,因其场景复杂、单体规模小且数量庞大的特点,在此次抢装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现场的人工勘测设计效率低下,设计方案难以达到整体最优,设计变更频繁导致交付延误等问题,让投资者们倍感压力。尤其是在项目组件更换版型时,需要重新设计,而关键参数受到多重约束,设计调整复杂,大设计变更往往耗时2至3天,工作量巨大。
不仅如此,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人工测量的误差大且耗时,例如10万平方米的屋顶,两人需要4天才能完成勘测,再加上50余项设计图纸的出图工作量,时间紧迫成为分布式光伏从业者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阳光新能源凭借其深厚的光伏电站全流程数智化技术研发经验,推出了iSolarBP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这款软件覆盖了从线索评估到设计、施工图纸的全流程,能够实现当天踏勘、当天出图纸及材料清单,极大地加速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落地进程。
iSolarBP软件以其高效与精准度兼备的特点脱颖而出。作为行业唯一一款覆盖分布式电站从线索评估到施工图详设的全流程软件,它适用于混凝土平屋顶、彩钢瓦屋顶、光伏车棚、BIPV等一系列主流场景。在评估阶段,仅需输入厂区名称与用电量,通过软件查询电价,即可快速测算出分布式光伏及配储的经济性。
在立项初期,iSolarBP利用无人机踏勘,360°无死角查看周围环境及屋面情况,以10厘米的精度完成3D建模,10万平方米的屋顶仅需2小时即可完成踏勘,大幅提升了传统人工踏勘的效率,并降低了安全风险。通过建模电脑端,可以完成测距、测高、识别坡向坡度等数据测量,并支持多种障碍物输入,以便后期避让或阴影处理。一键初设功能能够自动完成组件排布、串线、设备放置等操作,快速生成初步设计方案,为项目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
在设计阶段,iSolarBP依托无人机勘测的精准数据,通过设备选型、阵列信息、排布参数等设置,自动计算出最大的组件串联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组件最大化或规整排布模式,软件会同步考虑障碍物和阴影范围的避让,生成最优的排布结果,排布容量较常规方式提升5%以上。如果设计人员对排布结果不满意,还可以自定义遮挡比例或调整组件布局。
面对不同屋顶建设环境的分布式光伏项目,iSolarBP的相关模块均支持自定义调节,几乎可以适应全类型场景设计,显著提高了初设效率。在细节优化方面,iSolarBP结合了软件自动与人工操作,以实现精准的方案输出。例如,在场区线缆路径绘制部分,要求设计人员进行手动绘制,以确保线缆走向贴合实际情况。在进行屋面提取时,软件会自动摆正屋面,力求出图和设计的精准度。
在软件自动完成分区、汇流、串线的步骤后,还会进行汇流复核,确保组串电压、电流均衡,合理分配MPPT,这是设计方案最终可施工可落地的关键。iSolarBP在桥架布置方案中,结合了电力传输效率、结构安全、维护便利性等因素,进行整体寻优,并对桥架的材质、型号等进行标注。通过多路径规划算法,可降低电缆和桥架成本约20%。
完成所有步骤后,iSolarBP可以输出包括光伏图、电气一次图、电气二次图、结构图、水工图以及各类清单、计算书等,基本涵盖了设计院出具的所有项目成果。生成的清单可直接用于物料、设备采购,施工单位可“按图索骥”,进一步提高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站设计正步入数智化新时代,iSolarBP凭借其高效、快速且精准的硬核实力,助力分布式光伏从业者在抢装潮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