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快网
快讯 行业 产业 汽车 科技 AI+ 热点

英伟达工程师“自摆乌龙”,致AMD GPU性能下滑后迅速补救

2025-04-07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期,Linux内核社区迎来了一次意外的性能挑战与迅速解决的事件。故事的起因是一位英伟达工程师在内核代码中实施的一项改动,初衷是为了提升大内存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却不料给AMD的GPU带来了性能倒退的问题。

据Phoronix报道,这位工程师尝试扩展PCI基地址寄存器(BAR)空间至超过10TiB的范围,旨在挖掘大内存系统的潜力。然而,这一改动意外地触发了AMD GPU的性能问题,将它们错误地归类为“受限”设备,显著影响了其性能发挥。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次改动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潜力,同时也影响了内核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KASLR)的熵值,这是保护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机制。内核可访问的物理内存范围被人为扩大至64TiB,这在消费级x86设备上并不常见。

在Linux系统中,内存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设备区域与GPU紧密相关。当内核为Radeon GPU分配设备区域内存时,一个关键变量“max_pfn”被错误地设置为了64TiB,这远超过了GPU实际能够访问的地址范围。因此,系统错误地将GPU标记为DMA地址空间受限,仅允许其使用4GB的DMA32区域,从而导致了性能的显著下降。

幸运的是,这一性能问题很快就被开源社区的成员发现并报告。英伟达工程师迅速响应,提交了一个修复补丁,旨在纠正这一错误并恢复AMD GPU的性能。根据Linux内核的开发流程,这个修复补丁预计将在Linux 6.15-rc1版本发布前被合并。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开源社区在问题发现和解决方面的高效协作,也展现了不同技术阵营之间在开源项目上的合作精神。尽管AMD和英伟达在GPU市场上是竞争对手,但在Linux内核这一开源项目中,他们共同遵循“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共同维护代码的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Linux内核作为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的开源项目,通过严格的代码审查机制确保了代码的质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技术阵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随着修复补丁的合并,Linux 6.15稳定版的发布指日可待,预计在五月底或六月初与用户见面。届时,用户将能够体验到修复后的系统性能,而AMD和英伟达的GPU也将更加稳定地运行在Linux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