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近日在股价大幅波动后,罕见地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回应市场对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地位的质疑。公司强调其图形处理器(GPU)在行业中领先一代,是唯一能运行所有AI模型并适应多种计算场景的通用平台。这一表态直接针对市场对谷歌张量处理单元(TPU)可能构成威胁的担忧。
引发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媒体报道称,英伟达重要客户meta正考虑从2027年起在数据中心部署谷歌TPU,并可能最早于明年通过Google Cloud租用相关算力。据分析师估算,这笔潜在交易规模可能达数十亿美元。消息传出后,英伟达股价在周二早盘一度暴跌逾7%,市值蒸发近3500亿美元,最终收跌2.6%,创两个多月新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刷新历史高点。
谷歌发言人在回应中表示:"我们定制的TPU和英伟达GPU的需求都在加速增长,将继续同时支持这两种技术。"这种双轨策略凸显了谷歌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元化布局。目前,英伟达仍占据AI芯片市场超过90%的份额,但谷歌TPU作为Blackwell芯片的替代方案正获得越来越多关注。
TPU与GPU的设计理念存在显著差异。谷歌自2013年启动研发的首款TPU,最初用于加速搜索引擎效率,后转型支持机器学习任务。与通过数千个核心并行处理的GPU不同,TPU专门优化矩阵乘法等AI核心运算,采用顺序执行模式。最新发布的Ironwood版本采用液冷设计,提供256芯片和9216芯片两种集群配置,在特定AI推理任务中可能表现更优。
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商业成果。谷歌上周发布的Gemini 3模型完全基于TPU训练,这一成就增强了市场对TPU的信心。当前TPU用户包括Safe Superintelligence、Salesforce等企业,其中Anthropic通过协议获得谷歌超过1吉瓦的计算能力支持。虽然谷歌目前仅通过云服务出租TPU,但分析师认为与Anthropic的合作可能为扩展至其他云平台铺路。
面对竞争,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财报会议上强调,谷歌既是GPU客户,其模型也可在英伟达技术上运行。他引用谷歌DeepMind负责人Demis Hassabis的观点称,AI发展的"扩展定律"依然成立。不过市场现实显示,全球最大AI硬件买家正在评估定制化替代方案——英伟达股价今年虽屡创新高,但周二盘中曾跌破180美元,与10月212美元的高点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指出,完全替代GPU尚不现实。谷歌作为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仍需保持技术灵活性以应对客户算法变化。TPU最可能的发展路径是成为AI算力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彻底取代现有解决方案。这种竞争格局下,AI芯片市场正从单一主导转向多元共存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