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快网
快讯 行业 产业 汽车 科技 AI+ 热点

中科院研发“神经蠕虫”动态电极:可自由驱动,开启脑机接口新方向

2025-09-22来源:小AI编辑:瑞雪

在脑机接口技术的探索中,电极作为连接生物神经系统与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功能边界。传统植入式电极因采用“静态”设计,植入后无法灵活调整位置,长期使用易因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信号衰减,成为制约脑机接口临床应用的关键瓶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近日突破技术壁垒,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动态调控的神经纤维电极——NeuroWorm(神经蠕虫),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将60个独立信号采集通道集成于直径仅196微米的纤维电极中,其纤细程度堪比人类发丝。该电极采用可拉伸柔性材料制备,在保持机械柔韧性的同时,实现了生物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为突破传统电极的“静态”局限,科研人员在纤维头部嵌入微型磁控单元,结合高精度磁场导航系统与实时影像追踪技术,使电极能够在体内自主改变运动方向,精准定位目标神经区域。

实验验证显示,在磁场驱动下,NeuroWorm可像生物蠕虫般在动物体内灵活游动。研究团队在兔子颅内开展测试,该电极成功实现多区域神经信号的动态监测,并能根据实验需求主动切换监测目标。这种“动态电极”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植入式电极“一植定终身”的局限,为脑机接口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

在长期生物相容性测试中,NeuroWorm展现出显著优势。植入大鼠腿部肌肉43周后,电极持续稳定记录肌电信号,植入13个月后周围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裹层平均厚度不足23微米,细胞凋亡率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该成果表明,动态电极在实现智能调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免疫排斥反应,为长期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这项突破性研究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动态电极的智能响应特性,使其在外骨骼控制系统、神经康复设备以及人机交互场景中具有广阔前景。例如,在运动功能重建领域,NeuroWorm可实时追踪肌肉活动状态,为精准康复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在智能假肢控制中,动态监测神经信号将显著提升人机协同效率。

科研团队指出,NeuroWorm的研发标志着脑机接口电极从“被动记录”向“主动交互”的跨越。当前成果仅是阶段性突破,后续研究将聚焦于开发具备生物感知能力的“活性”电极,通过材料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符合生理特性的智能接口系统。这项持续的技术革新,正在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加速转化。

广东迅森“超导超磁”工业母机深圳投产,填补高端磁电装备国内空白
IT之家 9 月 21 日消息,据迅森超材料消息,广东迅森超材料有限公司“超导超磁”工业母机开机仪式 9 月 17日在深圳国家高新区举行。这台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实现 5T 脉冲磁场工业级稳定应用的…

2025-09-21

iPhone 17系列首批订单送达,多地苹果店门口排起长队等待新机
外媒称,新西兰没有Apple零售店,因此澳大利亚的顾客可以率先在Apple Store领取新设备或进行购买。据悉,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后,新款iPhone 17机型及其他设备的销售和交付将在亚洲、中东、欧…

2025-09-20

vivo X300系列真机渲染图亮相:美学设计、蔡司镜头与视频功能全面升级
IT之家 9 月 19 日消息,vivo 产品副总裁黄韬今天放出了 X300、X300 Pro 手机的真机渲染图。IT之家在此援引黄韬表述,vivo 有自己“不一样”的美学坚持,他们认为圆形代表完美、平衡、…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