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快网
快讯 行业 产业 汽车 科技 AI+ 热点

亚微米混合键合:芯片制造迈向高精度堆叠与稳定良率的新征程

2025-10-03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芯片制造领域,混合键合技术已成为实现高密度堆叠和提升功率效率的关键。随着堆叠器件的键合间距不断缩小,尤其是当工艺从10µm迈向5µm乃至亚微米级别时,制造过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体现在工艺窗口的急剧缩小,更在于对材料、设备、工艺控制以及设计规则的全方位要求。

当键合间距缩小至5µm以下时,工艺窗口的公差被压缩至两位数纳米级。这意味着,颗粒尺寸的限制、局部表面形貌的控制以及键合过程中的热漂移和机械漂移,都可能对良率产生系统性影响。现有的检测方法逐渐接近衍射极限,校正回路必须实时运行,而设计规则也需从一开始就考虑键合约束。Lam Research高级副总裁Vahid Vahedi指出,随着工艺变量激增,单靠人类工程师已难以应对,必须借助先进的工具和算法来优化配方,找到最合适的工艺参数。

混合键合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美光公司执行副总裁Scott DeBoer强调,通过消除芯片间的空隙,堆叠高度得以缩短,导热性显著提升。然而,良率限制同样严峻,任何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堆叠结构的失效。目前,大多数制造商的工艺仍集中在8至6µm范围内,但新一代键合和量测设备正推动叠加精度与缺陷率接近亚微米所需的阈值。imec的演示表明,这种技术转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现量产仍需数年时间。

在键合间距小于1µm时,表面处理与对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nm以下的金属形貌要求极为严格,CMP工艺产生的微小凹陷都可能导致开路或高电阻接头。临时键合和脱键过程在超薄晶圆(低于50µm)下也带来新的挑战,任何残留物或翘曲都可能成为键合过程中的风险因素。Brewer Science高级技术专家Douglas Guerrero指出,成功实现混合键合的关键在于晶圆接触前的完美表面处理,预防污染远比事后纠正更为重要。

随着键合间距的缩小,可变性管理从传统的实验设计转向模型驱动的工艺探索。虚拟制造环境和人工智能辅助优化成为精简工艺空间、管理交互参数的关键工具。Microtronic应用总监Errol Akomer强调,宏观缺陷如边缘碎裂、周边胶带残留和微小划痕,都会对亚微米键合的良率产生致命影响,因此需要对整个晶圆进行严格检测。

在超薄晶圆处理方面,控制翘曲和保持套刻精度至关重要。芯片到晶圆流程中的翘曲需低于60µm,才能实现与厚基板相当的薄芯片堆叠良率。Brewer Science的Guerrero表示,当晶圆厚度小于50µm时,临时键合和解键合成为良率的关口,任何残留物或翘曲都会在键合时显现出来。因此,开发清洁释放的化学工艺和低缺陷载体成为保持平坦度和粗糙度的关键。

在机械挑战方面,热变形和机械变形管理同样重要。imec研发副总裁Julien Ryckaert指出,即使表面处理理想,两片晶圆在对准或键合过程中的相对位移也可能导致键合失败。热膨胀、卡盘变形和夹紧力都可能造成亚微米级的对准误差,尤其是在键合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异种材料时。为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公司正在试验低温键合工艺,以降低热膨胀的影响;另一些公司则专注于预测性补偿,实时测量变形并调整卡盘或对准过程。

现场监控和反馈控制在亚微米键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准窗口的狭窄化,工艺漂移可能导致键合偏离规格。因此,实时测量、分析和校正的能力成为实现高良率运行的关键。Lam Research的Vahedi表示,通过使用更先进的算法和迁移学习,可以更早地从人工转向计算机优化,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加快收敛速度。

在产量与工艺范围方面,亚微米混合键合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精度,还需要在不破坏工艺窗口的情况下满足节拍时间。无压铜-铜流动可以减少热变形并缩短循环步骤,但对颗粒和局部形貌较为敏感;热压缩辅助可以改善空隙稳定性,同时保持热效益。制造业需要在良率和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虚拟制造和实时校正回路来优化工艺参数。

随着混合键合技术向亚微米级迈进,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握手”机制变得尤为重要。组装设计套件(ADK)将制造约束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规则,涵盖几何间距、焊盘位置、叠层公差、热预算和材料组合等方面。Synopsys产品管理高级总监Amlendu Choubey表示,通过在设计键合界面时考虑工艺的实际优势、劣势和固有差异,可以保证良率,实现可制造的产品。

在高级节点和多芯片设计中,测试结果的复杂性和多模态性增加了工艺控制的难度。yieldWerx首席执行官Aftkhar Aslam指出,这需要一个包含大量规则和测试的高级产品,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来确保每个步骤的合规性。同时,这些规则会因批次和晶圆而异,需要新的规则来理解数据并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推动亚微米混合键合技术不仅需要精密工程的实践,还需要协调整个制造生态系统。这包括先进的CMP和清洁技术、紧密集成的计量和粘合、人工智能引导的工艺优化以及通过强大的ADK进行设计制造握手。虽然亚微米混合键合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投入生产之前,业界仍需解决设备互操作性、材料集成等尚未解决的问题。率先掌握这种协同技术的晶圆厂将决定未来十年高性能计算的采用速度和竞争格局。

吉姆·凯勒谈英特尔:代工能力待提升,18A等工艺潜力待释放
英特尔正在积极寻找外部合作伙伴使用其 18A 及未来工艺,目的是让代工部门从仅服务内部转向向客户开放芯片。此前报道显示,Tenstorrent正关注 Rapidus 的 2nm 工艺,凯勒也确认了这一计划…

2025-10-03

苹果智能眼镜2026年登场:时尚设计、Siri助力,功能亮点抢先看
用户可通过语音向Siri提出各类问题,结合眼镜内置的摄像头,Siri可实现多种功能:对所见场景提供反馈、查找信息、翻译外语、记忆停车位置或钥匙存放处、提供任务指导、播放音乐、发送信息等。 苹果首代眼镜将不会…

2025-10-03

玻璃基板成封装新宠!中国大陆厂商如何抢滩布局谋发展?
在2025年电子元件与技术大会(ECTC)及其他近期会议上,研究人员展示了以下方面的进展:用于>100GHz数据速率的堆叠玻璃;通过激光改性与高频蚀刻实现TGV贯穿蚀刻;无需后续蚀刻的直接激光蚀刻;制备6微…

2025-10-03

荣耀Magic8 Pro真机亮相:3D人脸识别+骁龙8至尊,AI性能再升级
9月30日消息,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曝光了荣耀Magic8 Pro真机照片。 真机显示,荣耀Magic8Pro采用等深微曲屏设计,顶部为类似iPhone 17的胶囊屏形态,专门用于实现3D人脸识别功能。 编辑…

2025-10-02

华为eSIM超薄新机将至,与iPhone Air交锋,谁能主宰高端市场?
日前,博主@智慧皮卡丘 发文,透露搭载“全新麒麟芯片和 eSIM 的超薄手机”正在测试中,相应机型将提供“超大杯”2TB版本,号称“全面对标”,预计该机系华为旗下产品。 结合博主@定焦数码爆料,代号Supe…

2025-10-02

华为超薄新机将至:麒麟芯片加持,eSIM与2TB存储成亮点,对标iPhone Air
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将推出一款超薄设计手机,这款手机将搭载全新麒麟处理器,拥有eSIM通信功能,并会提供2TB超大存储版本。据悉,运营商由于担心eSIM会导致用户携号转网过于简单,因此只会以合约机的方式来发售…

2025-10-02

红米K90系列爆料来袭:骁龙8E Gen5加持,大电池长续航,能否成新爆款?
相比之下外观爆料更值得期待,红米K90系列有望采用全新的ID设计,据说会采用横向大矩阵Deco(及供参考),亓纪的想法是起码比K80系列要好看。如果你对旗舰性能和大屏有刚需的话,红米K90Pro应该是更具性价…

2025-10-01

罗永浩谈小米小字标注争议:行业陋习非小米独有,只是说公道话
罗永浩表示,最近很多人拿这个黑小米,其实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并非小米独创。 罗永浩进一步表示,“我当年自己做手机的时候,也批评讽刺过很多次,但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在做手机,所以很多人骂我是‘恶意诽谤友商’,现在我说…

2025-09-30

高通骁龙新平台:以强大算力与智能设计,引领智能体AI时代新篇
该公司发布了两款旗舰处理器——面向智能手机的骁龙8 Elite Gen 5和面向PC的骁龙X2Elite,这些产品不仅推动了性能和效率的提升,还有望成为新一类AI驱动个人智能体的基础。该公司的骁龙8 Eli…

2025-09-30

华为人事新动态:余承东获任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引领AI战略
9月29日下午,华为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计划,任命余承东为公司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IRB)主任。任命文件由任正非亲自签发。 据了解,该委员会负责对公司重大战略方向的资源投入、项目立项及预算审批进行关键决策,确…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