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已进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相关建设项目总数突破2万个,重点领域工业设备联网规模持续扩大,超过30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布局,核心平台连接设备数量突破亿台级门槛。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构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实现全链条可控,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在应用成效方面,首批培育的百家5G标杆工厂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些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平均实现产能提升25%,产品不良率下降21%,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9%。通过5G专网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企业在设备远程运维、柔性生产、质量追溯等场景形成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精益化方向加速演进。
根据规划部署,"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41个工业大类的全领域覆盖,全面达成5G工厂"百千万"建设目标。目前正着力推进的升级版建设方案包含三大重点方向:一是实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工程,二是开展6G技术工业应用的前瞻性研究,三是构建多层次技术标准体系。这些举措旨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向更高质量、更广维度的创新发展,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已形成"5G+工业互联网"的完整技术体系和应用生态,在设备连接规模、平台服务能力、行业解决方案等维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6G研发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耦合,未来将催生更多颠覆性应用模式,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持续动能。当前重点工作正转向技术融合创新与生态体系完善,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