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盒马鲜生创始人身份备受瞩目的侯毅,在退休后再次创业的宠物零售项目“派特鲜生”,近日传出重大调整消息。据多方信息显示,该品牌位于上海的十余家门店中已有七家停止营业,剩余门店也计划于12月中旬前全面关闭,仅保留线上业务。这一决定距离项目启动仅过去九个月,引发行业对宠物新零售模式的深度思考。
今年2月,侯毅高调宣布进军宠物赛道,推出“派特鲜生”品牌,首店选址上海长宁海粟广场。该项目延续其擅长的“新零售”理念,主打“鲜食工坊+社交空间+全品类覆盖”模式,不仅提供主粮、零食等常规商品,更创新设置现制鲜食区,包括生肉蔬菜现做宠物餐、宠物沙拉蛋糕等特色产品。门店内自有品牌占比超50%,通过小包装策略降低客单价,并采用“阳光采购”模式控制成本。开业初期,该品牌曾创下三月内十店联开的扩张速度,并于5月完成2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宠物行业融资纪录。
根据最初规划,派特鲜生拟在上海布局百家门店,采用市区直营、郊区加盟的扩张模式。侯毅曾透露,单店投入约50万元,预计12至18个月回本。然而实际运营中,多重挑战逐渐显现。首当其冲的是成本压力,门店多选址宠物友好型商场,高昂的租金与人力成本持续侵蚀利润。与此同时,电商渠道对实体店的分流效应显著,多数宠物主更倾向线上采购。尽管低价策略吸引客流,但在宠物市场规模尚未完全释放的背景下,销量难以支撑盈利目标。
消费习惯差异成为另一关键制约因素。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猫咪天性偏好居家,导致相关鲜食产品动销缓慢,而犬类社交需求虽强,但宠物肠胃对鲜食的适应性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产品引发不适反馈。这种“人食化”模式在宠物领域的适用性引发争议,有专家认为直接套用生鲜零售经验可能忽视宠物特殊需求。目前仍在营业的长宁首店已启动清仓,全场商品五折销售,门店将于11月底更换品牌,印证了线下模式的困境。
尽管线下业务收缩,宠物经济整体仍保持强劲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增长率达7.5%,其中鲜粮市场增速远超传统干粮,但国内渗透率不足5%,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侯毅在公开演讲中曾提及,行业缺乏强势品牌是当前主要痛点。此次调整后,其团队将转型探索生鲜直播领域,这或许标志着这位零售老将的第三次创业尝试。从海鲜餐饮到宠物零售,再到直播电商,侯毅的探索轨迹折射出传统零售人转型的多元路径,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