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成渝同芯,同屏共振”为主题的成渝集成电路2025年度发展论坛暨第三十一届集成电路设计业展览会(ICCAD-Expo 2025)在成都西博城盛大启幕。在高峰论坛环节,TowerSemiconductor中国区总经理谢宛玲发表了题为《AI时代的半导体工艺三重奏:Tower面向智能计算的硅光、微显示和电源管理》的演讲,深入剖析了AI时代下Tower在硅光、微显示和电源管理三大领域的战略布局。
谢宛玲首先聚焦AI时代光模块市场的动态变化。她指出,2023年之前,光模块市场发展态势平稳。然而,自2022年底ChatGPT等大模型涌现后,从2023年至2025年,400G和800G光模块需求急剧攀升,增长速度惊人。自2025年起,随着市场对更高传输速度的追求,1.6T光模块开始崭露头角,与800G光模块共同成为市场主流。据业界预测,到2027年,3.2T光模块将进入市场,与1.6T光模块一同引领新的市场潮流。
在光模块的技术路径选择上,传统方案与硅光方案各有千秋,但近年来硅光方案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谢宛玲解释道,硅光方案之所以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得益于其在成本、供应链、功耗和性能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点从Tower硅光产品的出货量变化中可见一斑:2024年之前,硅光产品出货量相对较小,但自2024年起,400G和800G硅光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至2025年,1.6T硅光产品也已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这一出货趋势与光模块市场的整体发展高度一致。
硅光技术的应用领域远不止于数据中心。谢宛玲介绍,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量子计算、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陀螺仪等多个领域。鉴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Tower在硅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与生产。目前,Tower的硅光技术已在200mm和300mm晶圆产线上实现大规模量产,为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能源管理方面,谢宛玲强调,随着算力的不断提升,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市场已普遍认识到算力的尽头是能源。为此,Tower在电源管理工艺平台上进行了精心布局,推出了180nm和65nm工艺平台。这两个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助力客户打造出设计优化、集成度灵活的产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管理需求。
谢宛玲还探讨了Tower在AI端侧应用中的潜力。以智能眼镜为例,Tower的技术能够为其提供测距功能、动态空间识别能力以及微显示解决方案。在AI衍生的应用市场中,微显示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预测,从2025年至2030年,微显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1%。其主要应用方向涵盖游戏头显设备、观影眼镜、导航以及人机交互场景等。不同应用领域对技术要求各异,例如VR头显对漏电流、对比度和分辨率要求极高,而智能眼镜则更注重亮度和集成度。针对这些需求,Tower在微显示领域提供了全集成工艺和分离式工艺两种选择,供客户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挑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