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传来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特斯拉机器人团队核心成员卢泽宇已跳槽至小米,这一变动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卢泽宇在社交平台公开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只要不涉密,大家随便问问题”,还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邀请志同道合的优秀人士共同参与项目。
卢泽宇的履历颇为亮眼。公开资料显示,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便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毕业后,他加入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团队,并深度参与了灵巧手的核心研发工作。在他的参与下,Optimus灵巧手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已能够实现轻捏鸡蛋而不碎、稳稳拧开矿泉水瓶等精细操作。
卢泽宇选择从特斯拉转投小米,背后或许有着多方面的考量。有分析认为,小米可能为他提供了更大的话语权,使其能够带领团队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入力度也不容小觑。招聘平台信息显示,小米目前开放的机器人相关岗位超过200个,其中仅灵巧手方向就计划招聘12人,涵盖设计到算法等多个领域。
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的成就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8月的“特斯拉AI日”上,马斯克首次透露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计划。次年10月,Optimus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尽管初代产品尚不能完成复杂表演,但已具备搬箱子、浇花等基础功能。2023年9月,Optimus实现了自主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手部灵活性显著提升。同年12月,Optimus二代发布,其灵巧手的研发工程量占整台机器人的50%,但成本仅占整机的14%-18%,展现了高效的技术整合能力。
马斯克的愿景是让机器人与汽车实现联动。此前,他已宣布Grok AI将上线特斯拉车机系统,未来用户不仅能在车内与AI交互导航,下车后,Optimus机器人还可能协助停车、拿行李或充电,真正实现全场景的智能化服务。
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也逐步显现。2021年,小米推出了四足机器人CyberDog“铁大”,定价9999元;2023年,其第二代产品上市,售价提升至12999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近期发布了具身大模型MiMo-Embodied,并宣布全面开源。该模型不仅支持机器人的推理、规划和空间认知等核心功能,还能为自动驾驶提供感知、预测和规划支撑,相当于为机器人和汽车配备了通用的“智能大脑”。
卢泽宇的加入,被视为小米机器人业务的关键一步。他的专业背景恰好弥补了小米在灵巧手技术上的短板,而开源大模型的助力则可能加速小米机器人的落地进程。不过,机器人高昂的成本仍是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对此,有观点认为,小米在造车过程中已展现出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未来在机器人领域或能通过类似策略降低成本,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随着卢泽宇的加盟和技术的不断突破,小米能否在机器人市场掀起新一轮变革?其产品定价又将如何?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